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B. J. Fogg教授是行为设计学的创始人之一,他提出了一个用于理解人类行为的模型Fogg Behavior Model,简称FBM。
这个模型指出个体在发生某个行为时,必须具备3个要素:
· 足够的动机(Motivation)
· 实施这个行为的能力(Ability)
· 实施这个行为的触发器 (Trigger)
对应于这3个要素,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不打鸡血也可以继续学习。
找寻学习的动力
1、萝卜加大棒
不知多少人有这样的经历:喜欢日漫,一并爱上这种语言,多听多看以致能说;或为了能听懂自己心爱明星的讲话,苦学外语,还乐在其中。
所以对应于不想学习的时候去学习也是一样。
除了可以给萝卜奖励,激励学习兴趣外,还可以辅以大棒惩罚。
这样为了让自己不出丑,你就不得不更快地提升自己。
还有一种方法,就是与人作分享。
不教别人,不考试,自己私下学习,学个60分估计就心满意足了。
但是如果要教别人,现场要被别人挑战,怕到时候一问三不知,自然会将学习内容彻底弄明白。
2、有及时的反馈
如果你看过海豚表演,你会发现,海豚在完成每一个动作的时候,驯养员都会立刻奖励它几条鱼。
而不是等到整场演出都结束了,才开始奖励。
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是同样如此。
虽说要延迟满足感,但十年磨一剑的等待,普通人根本忍受不了。
只不过这里的鱼可能是一件漂亮衣服、一样贵重的文具、一次游乐场、一顿美食或者送给孩子他心爱的小动物。
除了物质的奖励,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制定一个学习计划,或者简单点,制定一个列表。每完成一项任务,就将列表中的一项划掉,如同打游戏闯关一样,终点指日可待。
如果没有将进度显现化,不知道离目标有多远,就如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面,没有任何的路标,当然没有动力。
降低执行的难度
1、基于已有动作自然启动
从一个动作切换到另一个动作,不同的切换方法,耗费的意志力资源是不一样的。
假设你没有睡觉前刷牙的习惯,此时你已经钻进被窝准备睡觉,被窝外天寒地冻,我让你赶紧起床去刷牙,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,这种动作切换是不是很难做到。
但如果换一个方法,你有睡觉前洗脸的习惯,让你洗完脸后顺便刷牙,是不是这种切换你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,这样的过渡更加平缓,切换更加自然。
怎样在厌学的状态下继续学习也是一样。
2、步骤简单易行
学习任务启动了,已经有了个不错的开始,但想要能完成,任务还要足够简单。
任务复杂怎么办,就要拆解得够细,就像让你一次性爬50层楼,你可能一听就放弃了。但是如果说一天只要爬1层楼,分50天完成任务,感觉是不是就轻松了许多。
举个例子,要写一篇作文,半天下不了手,就可以考虑将这个大任务拆成一个个小任务。
比如一个任务是先构建内容框架,做到结构清晰。
这个任务相对于写一整篇作文来说要简单了许多。
第三个任务是将文字内容填充到每一段落的大意中。
后一个任务再考虑将文字一句句美化。
走好每一小步,后就可以变成一大步。
当然,后面还有“创造触发的环境、增加正向触发、减少负向触发”等等一系列打破厌学困扰的好方法,想针对自身进行评估和专业方案的制定,就
拨打电话022-24415278同咨询师聊聊吧!